战争的新时代已经到来,我们不能让自己对战争的概念停留在几十年前。

绪论

那么,到底什么是信息化作战?它有什么特别之处?绪论中的这一段做了简明的介绍:
简介 它有如下的具体特征:

技术支撑,信息主导
结构严密,体系对抗
时空扩展,全维作战
全程控制,精确打击
人机融合,高效指挥
一体保障,强力支撑

简单地说,信息化时代战争的对抗双方不再是一个个士兵、一台台坦克,而是两个高度融合的有机整体。双方竞争的也不再是简简单单的“谁的火力猛”,“谁的射程远”,而是对敌方信息的获取与处理能力。这新的战争形式在内核中离不开全球定位、计算机联网等现代科技,但其外表仍依托于机械化,与二战时没有本质区别。如果让二战时的军队与现代化军队战斗,指挥官不一定会惊叹于新式的装备,却一定会被它们的战斗方式震撼。信息化作战是无形的。
在信息化作战中,战争的目标返璞归真了。机械化时代,为了最大化摧毁敌军有生力量,往往追求大规模、大消耗作战,双方经常两败俱伤。但是,有多少战争的目的是杀掉多少敌人、拔掉多少堡垒、报废多少基地之类的呢?它们应该是达成目的的手段而非目的。由歼灭敌军变为瘫痪敌军,由打垮敌国变为改变敌国。
有趣的是,尽管信息作战增大了战场的大小,真正的战斗却变小了(这也是信息化作战“无形”的体现)。如果是机械化时代,战场前线居民的生活就像是地狱:断水断电断粮,时不时就有轰炸机投下无数的炸弹,交战双方在城市中进行惨烈的巷战,城市化作残垣断壁…但在信息化时代,前线的居民过的可能只是拮据的普通生活:汽油定量配给了,偶尔有战车在城市内抄近道通过,天空中时常出现一道道白线…这战争的信息化大大减少了附带损伤,对普通人是有益的。

历史成因

这一章没有什么可说的,无非是战争形态随着人类社会科技的发展而进化,导致了信息战争的必然出现。

运行机理

信息化的核心是电脑与超感知力。对人脑来说,战争充满着不确定性,这来自信息和处理能力的缺乏,导致没有人能对战争的局势有清晰的认识,战争的过程和结果也难以控制。但新科技的应用让战争从混乱向秩序迈进,让战争变成了精确的博弈。
现代的战斗旨在消除“战争迷雾”。交战双方都想尽办法将自己的信息获取网络——雷达、无线电监听、光学探测等设备——铺满整个战场,同时将敌人的网络清扫出去或用错误信息予以误导。
物理的敌人要用物理的武器摧毁,因此强大的信息处理和发布系统应运而生。抛弃低效的金字塔型指挥系统,扁平化的指挥模式能大大降低反应时间和指挥效率,也能减少部队与部队之间、兵种与兵种之间的各自为战,实现军队的一体化。
物理的武器中,最值得称道的便是精确制导武器。在强大信息能力暴露出敌军的命门后,精确制导武器便能实施斩首,用最小的付出造成最大的伤害。
战场全维度的扩展了,从外层空间的侦察卫星到对电网和互联网的攻击再到舆论战和心理战无不是证明。

技术支撑

技术造剑又造犁。看看周围的生活用品,制造它们所用的技术几乎全部应用在了军事,特别是信息化军事中。

制权思想

从制海权到制空权再到制信息权,展示了战争命脉的演进。信息化作战的大体系是一根环环相扣的链条,一旦切断这根链条或是将单位从体系中分离出去,其作战效能将直线下降到机械化时代的水平,只能任人宰割。
同时由于信息化作战的特点,也出现了局部制权。在时间和空间的局部内获得战斗主动权从而完成预定目标,与每时每刻投入力量保持主动权比起来,可能是更经济高效的选择。在历史上也多次出现过关键性战斗决定战争走向的案例,这正是局部制权所期望得到的效果。

表现与实际形式

一体化的作战是最明显的表现:
一体化作战 构成一体化的,是网络化的组织结构。网络化将离散的作战单位连为一体,提供了信息共享和打击方案优化,实现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各部队形成有机的整体后,便能实现过去难以想象的作战:一支行进中的火炮部队收到指挥部发来的信息,停车后靠侦察部队发来的敌人方位进行火力支援,随后继续上路。
精确化作战实现了效益最大化。高精度的低火力能够替代低精度的重火力,一支出现在合适时间地点的小队作战效能可以大于没有适当引导的军团。